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www.kstejiao.com/m/近代经济史:欧洲支付同盟的设立,使多边贸易在地区基础上发展。年可兑换性的失败对在布雷顿森林表达的,这个方案有使多边贸易成为可能的热切希望,是一个严重打击。美国作为生产者与出口者的强大地位,和全世界大多数其它国家的相对弱小地位,造成世界一度分成两个主要货币区,美元区和非美元区。
大多数国家发觉有必要避免从美元区购买货物,而把购货活动分散到世界其它地区,即使这可能意味要对进口支付较高价格。出口的流动方向变得比出口数量更为重要,未来一些时候,最喜欢去的还是美元区。外汇控制的主要目标变成限制从美元区进口。非美元国家之间则签订双边协议。在英镑区内部,一般不受限制,而欧洲支付同盟的设立则给欧洲内部贸易很大促进。
因此,多边贸易有在地区基础上发展的趋势,但是直到年,世界范围的多边贸易连同所有通货可以互相兑换,看来离实现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0年,战前曾经行时而在布雷顿森林受到谴责的大多数不合要求的通货实践仍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外汇控制在战争刚结束年代便被公认是有必要的,但却不能证明再出现多重汇率的做法是有道理的。
例如,在一个时期,智利比索和美元之间,按照需要外汇的目的,竟然有不少于9种的不同汇率。在布雷顿森林受到谴责的另一种年以前的做法,是没有事前同其它国家蹉商就进行通货贬值,然而,法国却有两次没有先同国际货币基金磋商就贬值了通货。事实上,把布雷顿森林方案付诸实施是太仓促了。正是因为认识到整个方案不适合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非常条件计一这是方案设计者所完全了解的事实,才产生了欧洲支付同盟。直到年;国际货币基金才开始满足同盟创始人的期望。
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有双重目的:第一是计算欧洲各国要求从美国取得的援助;第二是制订支付方案以促进欧洲多边贸易。欧洲支付同盟(EPU)在年终于从两年前实行的多边清算方案中发展起来,就是为了达到第二个目的。从某些方面看,欧洲支付同盟是把在布雷顿森林为整个世界制订的方案在地区性基础上付诸实施的一个尝试。
年的事件已经表明,在当时条件下施行范围更广的方案没有可能性,而美国对这一点最终有所认识,便导致那个国家转而支持建立地区性方案并给予金融援助,除在马歇尔计划下给欧洲支付同盟以间接援助外,还提供储备基金3.5亿英镑。
年的事件已经表明,在当时条件下施行范围更广的方案没有可能性,而美国对这一点最终有所认识,便导致那个国家转而支持建立地区性方案并给予金融援助,除在马歇尔计划下给欧洲支付同盟以间接援助外,还提供储备基金3.5亿英镑。美国还同意英镑区作为一个独立单位参加欧洲支付同盟。欧洲支付同盟以会员国在年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为基础,分配给每个会员国配额,配额从英国的10.6亿美元、法国的5.2亿美元到希腊的万美元。
每个国家都要提出表明它欠其它会员国和其它会员国欠它的金额的月度报表,有可能的话,会员国之间的债务在国际清算银行(BIS)冲销,国际清算银行是为处理德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付的赔款于年在巴塞尔设立的国际银行。而后计算借方与贷方差额。有贷方差额的国家必须将其差额的一部分留在欧洲支付同盟,最高达到配额的20%,超过此数的贷差还要再留下一半,下余部分则可以用黄金支付;但上述存款都付利息。
借方差额最高只允许达到配额的10%,必须付利息,但如果超过10%,超过部分必须用黄金支付。虽然对会员国可得到的透支便利不施加限制,但故意把条款定得随透支增大而条件愈益苛刻,以便促使会员国采取措施尽量缩减其透支。欧洲支付同盟按“记账单位”结账,但实际上每单位的价值等于1美元。
虽然欧洲支付同盟在其短暂的寿命中有许多有待克服的困难,它在实施地区性多边清算制度上还是成功的,这种制度通过它对新环境的适应性表明,它本身是切实可行的。到年1月英镑及其它西欧通货变成可兑换的时候,欧洲支付同盟便宣告结束。它在困难时期确曾起了有益的作用。
大英帝国在19世纪包括有许多不发达的领地,这些领地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附属于当时世界上最成熟的又是经济上最先进的国家——英国。年以前的30年间,大多数年份英国国际收支都呈顺差,这顺差不仅简单地用来建立巨大的黄金储备,而且用来对海外不发达领地进行贷款援助和经济开发投资。许多英国资本投到北美和南美,以及海外英国领地,但直到年,英国海外投资总数还有一半是在英帝国内部。
在很长时间内英国领地的贸易几乎只有同英国的贸易,而英国贸易也有30%是同这些领地的贸易,而在金融和银行服务方面,各领地也都依赖母国。许多得到特许的英国殖民地银行都把总行设在伦敦,因为英国和它的殖民地之间的密切金融联系使殖民地银行在伦敦保持存款余额既有必要又很方便。这就是英镑区的起源。
一旦较大的殖民地取得自治领地位,它们就取得自行管理货币事务的权利;但加拿大例外,这个实行自治的自治领仍留在英镑区之内。但是,在年以前,英镑区的重要性有很大部分还是来自它又是金本位区的核心。年以后,英镑区经历了许多盛衰变化。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英镑成为重要性较小的国际通货。虽然在恢复金本位时期(年至年),斯堪的纳维亚各国选用英镑作它们的储备而不选用黄金,英镑区的重要性仍然下降。
直到30年代金本位崩溃才有所恢复。在英国放弃金本位时,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宁愿同英镑保持联系,因为它们发现英镑价值比那些还同黄金联系的国家的通货价值还稳定得多。应该强调的是,英镑区在其存在期间始终是纯粹自愿的国家组织,这些国家发现把自己的通货同英镑联系起来合乎它们自身的利益,而且它们虽然都渴望同英镑维持稳定关系,但如果它们想要脱离这种关系,也没人会取消它们脱离的权利。
英镑区成员国之所以希望同英镑维持稳定关系,其主要原因是事实上它们都同英国有重要的商业关系,在多数情况下,英国是它们的最好主顾。因此,它们的通货对英镑比价不应高估是很必要的。在两次大战之间的年代,英格兰银行继续充当英镑区的银行,它还帮助英镑区的某些成员国筹设中央银行。英镑区成员国在伦敦的收支余额投资于国库券。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镑区的组成减少到只包括除加拿大和纽芬兰以外的英联邦国家,但还有埃及和伊拉克。
战争期间又发生变化,有一段时间英镑区包括协约国方面的全体交战国。年在一系列法律条例和命令中第一次给这个区以合法定义。战争一爆发就立即建立外汇控制制度,但每个成员国仍有自由按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来实施这个制度。这时外汇控制主要是要达到控制资本运动的目的,因为经常交易所需的外国通货较容易用进口许可证来管制。这时有一个创新,就是所有成员国达成协议将它们的美元资源组成集中基金,交英国财政部外汇平准账户持有。
虽然每个成员国如果愿意都有权从集中基金提款,但期望进口许可证的发放只限于那些为把战争进行到底而需要的物资。随着战争进展,海运困难,有必要组织海运联营,这使任何成员国都不可能滥用从英镑区以外进口物资的自由。于是战争加强英镑区紧密结合的程度,给它带来目标一致。年以后,英国对从美元区进口的需求远大于它能用本身出口来支付的程度,英镑区的继续存在明显对英国有利,因为英镑区继续存在帮助这个国家同影响其通货对外价值的势力隔绝。
在过去,英国、美国和英联邦之间的三角贸易曾使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远大于如果采取双边贸易所能带来的贸易量。像前面看到的,如果华盛顿贷款协定所附加的条件得到落实,英镑区就会不再存在,但在年通货可兑换性失败之后,美国便不再反对英镑区继续存在。随即重新实施外汇控制。但随时间推移,允许英国旅游者兑换外国通货的数量逐渐增加。
英镑区的美元资源仍被继续集中,英国仍继续充当这个区的银行。会员国一旦取得美元,就把美元卖给英国财政部,由其支付英镑,并因此增大那个会员国在伦敦的英镑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