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拉美三国为抢鸟粪打了4年,死了数万人,英 [复制链接]

1#

年,智利、秘鲁、玻利维亚为了鸟粪和硝石矿大打出手,在持续4年的战争中,荒芜的沙漠中倒下了数万具尸体。他们耗尽了全身的所有力量互相撕咬着,流干了所有的鲜血、战后的国家满目疮痍。将他们自认为的对手打翻在地,自己也遍体鳞伤。

这时候,英国人就在一旁看着,他们笑嘻嘻的看着,用他们“巫术”一般的手段,掠夺走了胜者的所有财富。

这场十九世纪拉美地区最大规模的战争,表面上看是成就了智利称霸南美的美梦,实质上看,却是整个民族被英国资本家牢牢把控。

所谓提线木偶,也不过如此。

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人陡然发现这片土地上的资源,并不能承载工业革命后暴涨的人口,人口学家马尔萨斯悲观的在《人口论》中指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源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导致饥馑、战争和疾病。”阴霾笼罩着欧洲大地。彼时,化肥仍然是一种在实验室里时髦玩意儿,直到20世纪才开始大规模使用。

漫坡种地的欧洲人在精耕细作上远远落后于东方民族,欧洲土壤的肥力不断下降,他们数千年的历史中,只经历了几次寥寥的饥荒,穷人饿死也大都是因为分配不公,贵族老爷们和新兴资本家们,何尝体会过几次饿肚子?

在马尔萨斯悲观的预言下,欧洲人疯了一般的寻找活下去的出路。在马尔萨斯过世6年后的年,人们找到了一种优质的肥料:来自太平洋东岸的鸟粪。这种鸟粪硝酸盐和磷酸盐、钾的含量奇高,不仅有利于欧洲土壤肥力的恢复,还能使粮食增产。

当年,英国的船只分别驶向世界的两端。去东方的是战舰,他们要打开那个古老帝国的大门;去西方的是商船,他们要到南美洲,进口大量鸟粪。

秘鲁、智利、玻利维亚的新贵族乐开了花,两百年前秘鲁波托西的银矿冠绝全球,一度出产了世界60%的白银,而此时他们希望抓着鸟粪这种“新的银矿”重新“崛起”。尽管他们已经摆脱了殖民地的受压迫身份,但他们仍然属于欧洲资本家豢养的狼犬。

他们疯了一样的开采地球数千年时间积攒下来的养分,驱赶奴隶一样的劳工,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短短数年的时间,太平洋东岸三国的鸟粪资源在数年内几乎被掠食一空。

“天佑拉美”!在鸟粪矿即将耗尽之时,人们又发现硝石也能带来同样的效果,而正好硝石矿在三国内或多或少都有分布。

仿佛,人们又回到了年前的波托西。劳工们在矿区燃烧掉自己最后一丝的生命,他们的房子用石块和泥巴砌起来,比人高不了多少,脆弱、渺小的像他们的生命一样。新贵老爷们疯狂的挥霍,人们又用金银将教堂粉饰,然后在神明的注视下过着荒淫的日子。太太们用上了来自英国的紧俏工业品和法国的香水化妆品,用心雕琢一张张透着血光的白皮。

如此吊诡的繁华,也不过是把历史,又轮回了一遍。

拉美学者马里亚特说:“秘鲁觉得自己很富有,政府在使用贷款时不是量入为出,在生活上挥霍无度,把秘鲁的前途整个抵押给了英国的金融机构。”

他们可能不在乎这些资源可能有一天会耗尽,也不会在意多卖一分钱还是少卖一分钱。于是到了年,秘鲁这个国家政府的开支和债务已经超过了进口所得到的收入。新贵们用还没开采的鸟粪和硝石作为抵押,实际上已经把整个国家的经济主权,交给了英国人。

鸟粪石采集地

智利在三国战争中胜出,他占领了原属于玻利维亚和秘鲁的大片产矿区,他们自以为走上了称霸的道路,却没想到以后的日子会更加的坎坷。

战争期间,秘鲁发行的硝石矿债券价格跌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英国资本家抄底了这批债券,并在年强迫智利政府将其归还给英国。

于是乎,智利只能看着英国的资本家,一管一管的抽取自家土地上的血液,而自己则只能像像一张嘴,嘴上只能留下味道和残渣,所有的营养都输送到胃去。这种嘴和胃的关系,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西班牙和欧洲银行家上,一度发生过一次。

“人们会吸取历史的教训吗?永远不会!”我想,这样的轮回也只是给这句话多了一个可证的例子罢了,后人也只能无奈的表示:啊,这也没什么稀奇的吗。

他们曾经反抗过。-年,智利的巴尔马赛达政府宣布将资源收归国有,希望借此推动本国工业的发展。他们绕开英国人,向德国借款,一切的一切都宣布着智利民族希望走出一条自己独立发展的路。

但是结果大家可能一猜就猜出来了。英国伦敦的媒体报纸宣扬巴尔马塞达是“最残暴的独裁者”、“嗜血成性的暴君”,同时支持智利国内的反对派,而后爆发内战,巴尔马塞达总统被逼自杀。

智利巴尔马塞达总统

不过,那时候的英国人还是蛮赤裸裸的,也没有扯起什么“民主”、“自由”的大旗,也不搞什么洗衣粉。英国大使直言不讳的在公开报告中说:“英国人毫不掩饰对巴尔马塞达失败所感到的喜悦,人们都认为,巴尔马塞达获胜,英国的利益将会受损”。

巫师一般的英国资本家,利用金融的手段实际上控制了别国的财富,这自然更加“先进”,看起来也更加“文明”,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却是同等的残酷。

拉美左翼作家,加莱亚诺在其著作《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无比悲观的说:“硝石的兴衰史雄辩的证明,拉美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时来运转只是过眼烟云,福星的照耀总是转瞬即逝,灾难的阴云总是凝聚不散。”

拉美国家的依附地位,也正是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开展而形成的。拉美民族主义运动之父波利瓦尔悲观的说:“我们永远不会幸福,永远不会!”

看到这里,你是否觉得有一种既视感?我相信聪明的读者一定明白了什么,我就再帮大家拿起教科书里面,大家都熟悉的一段话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封建国家后,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因素得到一定的发展,国家形式上保持独立和主权,而实际行政治、经济都被帝国主义所控制的社会形态。通常,这样的国家会受到一个帝国主义或者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在国内形成代表不同利益的官僚买办集团。

从那以后走到了今天,中国的国土上貌似还没有出现这样“灾难的阴云”。该感谢谁,我相信大家都应该明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